勉力紡織永續生態
E.環境保護
環保紡織的先驅。淨零排碳實踐者
落實水再生
水資源回收系統
為實踐環境保護的核心目標,達紡在染整製程中設置先進污水處理系統,通過細菌池和沉澱池的兩階段處理,將汙泥量降到最低,確保水資源的純淨與生態保護。
此外,達紡亦將染整過程產生的熱蒸氣與降溫水回收,作為淨水再次導流回到染整中利用,大幅減少製程用水量,創造源源不絕的水循環,真正實現水資源再生利用。
太陽光電系統建置
協助增加台灣綠電發電量
達紡觀音廠房建置之初,便規劃了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,做為地震頻繁的島嶼,核能發電較不安全,為了朝向非核家園的實現,並持續往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,綠電成為重要的發電項目。達紡及國紡建置348千瓦太陽能光電系統,平均一年發電量38萬度,協助增加台灣綠電的發電總量。
碳盤查與碳足跡
淨零碳排從自身做起
達紡為掌握能源使用狀況,投入碳盤查與碳足跡查證。尼龍彈性布與聚酯彈性布分別於2015年與2024年獲ISO 14067碳足跡查證,有助於強化風險管理並推動產品製程減碳。為響應2050淨零政策,2023年展開溫室氣體碳盤查,並獲ISO 14064-1認證,持續邁向淨零目標。
熱能回收裝置
以天然氣取代重油
達紡率先以天然氣取代重油作為染整燃料,減少硫化物與懸浮微粒排放。並透過熱空氣回收系統,回收170°C高溫熱空氣再利用,相較傳統從室溫加熱至210°C~235°C的方式,大幅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,實現低污染、高效能的節能生產,為紡織業樹立典範。
雨水回收
打造永續高綠覆廠區
達紡致力於環境保護,將生態平衡理念融入廠區規劃,設置雨水回收系統,回收雨水灌溉綠地,並種植逾2萬株植栽,植披覆蓋率達70%,有效減少碳足跡。
屋頂設置綠植減少熱傳遞及吸收太陽輻射的熱能,更首創以紡織餘料取代部分土壤,一方面減少廢棄物處理,一方面減輕建築綠化層的載重壓力,實現資源循環與環境永續的雙贏,展現企業對綠色未來的承諾。

建築物降溫外罩
減少冷氣使用 節能減碳
建物廠房設計了綠色玻璃隔罩,這個遮罩能將陽光隔離,避免直接照射牆壁。陽光照射到玻璃產生熱空氣,透過建物與隔罩之間的空氣層,利用煙囪效應使比重較輕的熱氣自動往上排出,讓建築物的牆壁避免升溫,進而減少冷氣使用。
我們做為一家紡織公司,因此將玻璃外罩設計成一件外套的外觀,因地處海邊,迎面吹來的海風,將衣角吹起,作為迎賓車道。
致力社會多元共好
S.社會責任
紡織轉型減廢棄。共創社會永續力
在地弱勢關懷
廢布重生的永續生活
達紡開設免費在地手作班,將紡織剩餘的布料當作主材料,聘請專業的手工編織講師教學,請台灣在地的弱勢團體參與,師資、場地、材料、餐點等所有費用全免,讓廢料重獲新生,傳遞永續生活的理念。
共創運動未來
行動支持運動人才
達紡定期為台灣運動選手贊助專業的運動機能服飾,為台灣選手在國際舞台展現實力提供一份支持與助力,支持台灣選手為國爭光。
深耕誠信穩健經營
G.公司治理
企業永續賦能。落實公平正義
確保卓越品質
數位化風險與品質管理
達紡運用數位系統強化供應鏈管理,通過ISO 9001品質管理認證,以系統化的流程監控與持續改進為基礎,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與風險,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,確保每項產品的卓越品質。
ISO 45001
職業安全認證與員工關懷
在職工安全保障方面,達紡建立全面的職工安全體系,針對染整廠酸劑的使用,設置自動化控制設備,有效減少員工與酸劑的接觸,大幅降低廠區的酸味,為員工提供更健康、安全的工作環境;更在員工福利上用心以待,提供完善的健檢、育嬰和性別友善政策,落實保護員工安全及關懷的承諾。
SDGs目標:

攜手永續未來
達紡以環境保護為基石,以社會責任為使命,以卓越治理為根本,展現企業對全球循環經濟的承諾,推動紡織業的綠色轉型,締造無限永續價值。
